10月10日,在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黃石村鎖國禮家中,一頭提前出生的小牛引起了大家關注。“這牛咋不足月也能生產?牛犢子還能活嗎?”面對村民們的不解,站在旁邊的老鎖緊鎖眉頭,不停地擦額頭上的汗水。片刻后,他抱起小牛犢,徑直走回了屋子。老鎖將小牛放在床上,焦急地打開自己的電褥給小牛保暖。當小牛的精神稍微恢復一些后,老鎖又小心翼翼地為它擦拭身體。
在悉心照料下,穿上馬甲的小牛逐漸站了起來。這一幕終于讓老鎖臉上露出了笑容,這頭小牛關乎他全家的希望。
“小和牛”大文章
老鎖家的小牛有著非凡背景,全身黝黑,具有典型的國產和牛特征。它們是通過“凍精”技術繁育出的高端肉牛幼仔,有了這些小和牛,老鎖就能得到相對穩定的收益。
京東科技與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,引入牛肉制品龍頭企業龍江元盛,解決了和牛繁育和銷售的難題。企業為老鎖飼養的母牛輸入“和牛凍精”進行繁育。當這些牛犢飼養180天且體重達到200公斤以上的標準時,企業將按照高于市場行情20%的價格開始回購。這個模式從高端肉牛的生產到回購形成了一個閉環,確保了“老鎖們”能夠穩定地鎖定未來收益。
“我完全不用擔心銷售問題,這個模式讓我的養牛收入很穩定。”老鎖告訴記者,養殖一頭和牛犢,預計可以增加約6000元的收益,這是相當可觀的。
小耳標大智慧
技術和銷路解決了,但是對于養殖戶來說,補欄時動輒幾萬元一頭的母牛,還是有點捉襟見肘。養牛的資金從哪來?“起初,養牛最難的就是資金問題。有了錢,這件事才可以起步。”回想起以前尋找資金時的窘境,老鎖頗為感嘆。
因為沒有可抵押的財產,要想獲得貸款并不容易。同時,養殖的牛也因為規模小、風險大,無法形成有效的信用資產。老鎖尋求過多種解決辦法,直到遇到京東科技和寧夏民悅,通過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,讓老鎖很快拿到了郵儲銀行寧夏分行的貸款資金。
在老鎖的牛圈里,可以看到,這里每頭和牛出生后都有一個數字耳標,每個耳標號都跟著一個檔案,記錄著這頭牛的詳細資料。在牛圈里,還能看到人工智能攝像頭。這個小小的耳標和攝像頭看似簡單,背后卻是滿滿的科技感。
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盤點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,在與活體肉牛共存的基礎上,建立了與實體肉牛相對應的“數字孿生牛”。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可信特征,該平臺能夠實現對肉牛的有效抵押與存證,為金融機構提供詳實可信的支撐依據。這使得老鎖的牛能夠成為金融機構的貸款抵押物,解決了金融機構對肉牛監管困難的問題。
其次,通過結合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,采用耳標技術實現了肉牛購置入欄、持續在養、出欄銷售全流程的不間斷監控。每頭肉牛都被配備了耳標,實時傳輸數據至數字化平臺。
最后,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持續監測和分析耳標捕獲的肉牛活體數據。通過對牛只在欄情況、健康狀況、生長勢頭等指標的監測和分析,平臺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,并輔助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管控。
牛圈里引入數字科技,不但方便數字化平臺和金融機構監測,而且“老鎖們”自己也可以在手機上了解和牛的成長數據.老鎖指著牛圈里安裝的攝影頭說:“有了耳標和攝像頭,我們通過線上數據+線下觀察相結合來關注和牛成長狀態,走向科學養牛。”(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通訊員 余彥英)
|